
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剂工质,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工质。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待冷却物体的热量而蒸发,并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或水而冷凝成液体。借助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冰箱达到制冷的目的。
制冷量:空调器制冷运行时,蒸发器内低压侧制冷剂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常用的单位是W或KW。
热泵制热量:空调在热泵运行(热泵的辅助电加热器应同时运行)时,单位时间内输送到受限空间、房间或区域的热量。
风机盘管:是中央空调系统中常用的换热设备,由翅片管和风机等组成。当冷却液流过风机盘管装置(管内)时,它与管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冷却空气。风扇属于空气冷却设备。
性能系数:制冷(热)循环中产生的制冷(热)量与制冷(热)消耗的功率之比就是性能系数。制冷称为能效比,用EER表示;制热称为性能系数,用COP表示。
制冷剂:制冷剂是指间接制冷系统中用于传递冷量的中间介质。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被制冷剂冷却后,送入冷却设备进行冷却,吸收被冷却物体或环境的热量,然后返回蒸发器被制冷剂再次冷却,达到连续制冷的目的。
水冷冷水机组:水冷冷水机组属于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机组,其制冷剂是水,称为冷水机组。冷凝器的冷却是通过常温水的热交换来实现的,所以称为冷水机。水冷器称为风冷机组,风冷机组的冷凝器通过强制通风和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冷却。
冷却塔:利用空气冷却水的特殊设备,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在制冷、电力、化工等许多行业。冷凝器等设备排出的热冷却水经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
模块:它将传统的氟利昂管路改为水路系统,将室内机和室外机合并为制冷机组,将室内机改为风机盘管机组。制冷过程是通过冷却水的热交换来实现的,模块机因能根据冷负荷要求自动调节启动机组数量,实现灵活组合而得名。
多联:其实多联并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央空调。传统意义上的中央空调是将水引入风机盘管,多联是将氟直接引入风机盘管。所以注定多联的管道不能太长,多联在管道上的能量损失大于多联机。如果多联管道泄漏,很多情况下是无法修复的。
不是所有多变频器的压缩机都是变频的。一般只有一台压缩机是变频的,其他都是定频的。多线管道系统比复杂的控制系统更复杂。
模块机和螺杆式机的区别,多联机:模块机和螺杆式机都是水系统,即冷冻水从主机出来,供给室内末端空气托盘等设备制冷。在线的大部分是氟系统。制冷剂(R22或R410a制冷剂等。)从主机出来,供应到房间的那端也是接氟管道的内部单元。类似于家用一拖一空调机组,只是变成了一拖多,增加了变频(DC变频或数码涡旋变频)技术。
空冷器和水冷器的区别:空冷器是指主机靠风扇散热,而水冷器只靠水散热。该空冷器结构紧凑,无专用机房,维护简单。缺点是制冷制热受气候影响较大,能效比略低于冷水机。一般来说,水冷却器需要一个带冷却塔的专用机房。系统有点复杂维护有点繁琐,大部分都不能加热。优点是成本低于空冷器,能效比略高于空冷器。
能效比:空调的能效比是名义制冷量(制热能力)与运行功率的比值,即EER和COP的数学表达式为:EER=制冷量/制冷功耗COP=制热能力/制热功耗。EER和COP越高,能耗越低,空调的性能比越高。
垂直失调:在双管热水系统中,由于各层散热器与锅炉的高度差不同,虽然进出各层散热器的供水和回水温度是相同的(不考虑沿管道冷却的影响),但垂直距离锅炉较大时作用压力较大,距离较小时作用压力较小。即使选择了不同的管径,也无法达到各层的阻力平衡,会出现上下两层流量分配不均、冷热不均的现象,通常称为垂向不平衡。而且楼层越多,上下楼层的差异就越大,竖向不平衡就越严重。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在一定室外温度下,为了满足室内温度要求,维持室内热平衡,单位时间内供给建筑物的热量。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Q′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维护结构的传热与消耗Q1′,即室内通过建筑物的门、窗、地板、屋顶等维护结构向室外散失的热量;另一部分是对通过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气进行加热的冷气渗入耗热量Q’,以及对因门窗开启而进入室内的冷气进行加热的冷气侵入耗热量Q’。
计算室内空气温度:一般计算室内空气温度是指距地面2.0m范围内人们活动区域的平均环境温度,应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工艺要求。
室外采暖计算温度:室外采暖计算温度应为日平均温度,每年不保证5天。
低热阻(最小传热阻):是指可用于设计计算的围护结构传热阻的下限值。规定最小传热阻力的目的是限制通过围护结构的过量传热,防止内表面结露,限制内表面与人体的过量辐射换热,这种换热会使人体着凉。
经济传热阻力(economic heat resistance):围护结构的建筑成本(初投资折旧成本)和运行成本(采暖运行成本和围护结构单位面积分摊的设备折旧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值时的传热阻力。
全方位通风:全方位通风是对整个房间进行通风,用送入室内的新鲜空气将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稀释到卫生标准允许的范围以下,同时将室内的污染空气直接或经过净化处理后排放到室外大气中。
应急通风:应急通风是为防止生产设备发生事故或故障时,生产车间可能突然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或爆炸性气体而设置的排气系统,是保证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的必要措施。
换气次数:换气次数N是指换气次数L(m3/h)与房间容积V(m)的比值,即N = L/v。
空气质量平衡:在一个通风的房间里,无论采用哪种通风方式,单位时间内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都应等于同时排出的空气质量。即通风房间的空气质量要平衡,这就是空气质量的平衡。
热平衡:热平衡是指室内总热量和总热量损失相等,以保持室内温度稳定。
风机风量:指风机在标准条件下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输送的气体量,称为风机风量,用符号L表示,单位为m3/h。
风机风压:指空气每通过风机m所获得的动压和静压之和,用符号P表示,单位为Pa。
水蒸气分压Pq: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单独占有湿空气的体积并与湿空气具有相同温度时产生的压力称为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水蒸气的分压反映了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多,水蒸气的分压就越大。
饱和水蒸气分压Pq.b:在一定温度下,当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达到最大值时,湿空气处于饱和状态,对应的水蒸气分压称为饱和水蒸气分压。
含湿量:含湿量(d)定义为对应于一千克干燥空气的湿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量。其单位以克/千克表示。水分含量随着空气中水汽的多少而变化,可以准确反映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总压:动压和静压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