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滚动轴承内外圈与滚动体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内外圈之间也可以有相对位移。 空载时,一个轨道圈不固定,另一个轨道圈沿轴承径向和轴向从一个极限位置到另一个极限位置的移动量分别称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根据轴承放置的状态,游隙可以分为三种。
(1)原始游隙。指滚动轴承安装前自由状态的游隙。 这是由制造商的加工、组装决定的。
(2)安装游隙。也称为配合游戏。 这是安装了轴承、轴及轴承座,还没有动作时的游隙。 加上过盈量,内圈会变大,外圈会变小,或者两者都有,安装游隙比原来的游隙小。
(3)工作游隙。滚动轴承工作时游隙,工作时内圈温升最大,热膨胀最大,减少轴承游隙; 另外,在载荷的作用下,滚动体与轨道槽的接触部弹性变形,轴承的游隙变大,轴承的功能游隙是大于还是小于安装游隙取决于这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轴承工作游隙不合适的危害
游隙是滚动轴承的重要质量指标,也是轴承应用中的重要参数。 在实际使用中,轴承的工作游隙会影响轴承中的载荷分布、振动、噪声、摩擦力矩和寿命。 轴承动作游隙不当会危害设备。
(1)轴承的工作游隙过小。
轴承的动作游隙过小时,轴承的摩擦力矩变大,产生大量的热量,轴承容易发热破损。 这是因为,轴承的游隙过小时,轴承的滚动体和轴承内外圈的润滑变差,由于干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产生磨损、粘接、轴承内外圈的膨胀等,轴承破损。
(2)轴承的工作游隙过大。
轴承动作游隙过大,主要是由于轴承自然游隙选定过大,轴承推力不足造成的。 在:这样高速旋转的减速机中,如果轴承的自然游隙较大,则作业的游隙也会相对变大,运转中减速机的振动会变大,轴承的寿命会降低。
轴承游隙的测量
游隙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专用仪器测量法、简单测量法及尺寸测量法。
塞尺测量法在现场应用最广泛,适用于大型和特大型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以轴承立、卧测量,如有争议,以轴承卧测量值为准。
轴承最大径向游隙测量值和最小径向游隙测量值的确定方法:用尺板沿滚子和滚道的圆周之间测量时,将滚道圈滚子保持架组件旋转一周,连续三个滚子可以通过的尺板的最大厚度为最大径向游隙测量值。
无法通过连续3个滚轮的尺寸的最小厚度为最小径向游隙测量值。 将最大及最小径向间隙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轴承的径向间隙值。 用尺测量法测量的游隙值允许误差,包括尺的厚度允许范围。
调心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采用间隙规测量法测量时,各列径向游隙值合格后,以两列游隙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轴承的径向游隙值。
轴承游隙的调整
(1)轴承轴向游隙的调整
轴承的内圈由肩部定位,外圈由两侧的轴承压板临时紧固,轴承的轴向游隙由两侧的轴承压板的临时紧固力调整。 考虑到轴承发热引起的游隙减少,需要在轴承的轴向上保留一定的游隙。 关于轴承的轴向游隙,国家没有相关标准。
实践中,轴向游隙受过盈配合、带负荷运行等影响较小,安装时一般以轴承原始游隙为基准进行调整。
具体的调整方法是,在减速机上不盖上盖子,将轴组装到规定位置,将轴承两侧的内六角螺栓拧紧到规定位置,在轴的一端轴向施加一定的压力。
该轴力的大小参照轴在运行中受到的轴力,用尺测量间隙1和间隙2,测量完成后计算间隙1和间隙2之和,与轴承测量的原始游隙比较,保证两者之差在40m以内,若不能满足要求,调整系统
(2)轴承径向游隙的调整
轴承的径向游隙对轴承的稳定运行有重要作用,但轴承的径向游隙GB/T4604-2006有相关标准,具体应用时,只需查表即可知道轴承径向游隙的上下限。
其具体调整方法为便于测量,调整前先拆下轴承两侧压板,将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盖上上盖,用扭矩扳手均匀拧紧轴承两侧4个紧固螺栓。 螺栓预紧力参照国家标准有关规定,拧紧后用直尺测量,测量值与查表标准值对照。
例:轴承型号23232CC/W33。 根据GB/T4604-2006,该轴承径向游隙的最大值为110m,最小值为75m。 比对结果,调整轴承的游隙。 调整值小于最小值时,轴承的安装游隙太小。 你需要加大玩耍力度。 表示轴承的安装示意图(轴向)。 可以将铜皮放入轴承箱上下接合面的螺栓孔中进行调整。 调整值大于最大值时,轴承的安装游隙太大。
调整方法是将铜皮放入轴承箱与轴承外圈的配合面进行调整,放铜皮时注意不要堵塞轴承油孔。 以上方法通常需要多次调整才能将轴承的径向游隙调整到标准范围内。 游隙调整达到标准后,请重新安装。
